新闻详情News details

辋川石之恋/杨新榕
作者:zhishancihang | 时间:2024-09-09 10:10:36

辋川石之恋/杨新榕

原创 杨新榕 榕眼看泉洲 2024年01月02日 16:05 福建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辋川石之恋

杨新榕 


       古镇情结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从未熄灭。于是,一个春雨如丝的早晨,我再次启程,踏上寻觅辋川深幽的旅途。尽管已过两次,但辋川的魅力依旧如初,那是一种家的感觉,温馨而深沉。 

      惠安的石头,是辋川的灵魂。这里的石文化,如同清泉流淌在每一块石头上,每一个角落。我漫步在石板古街,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长河中,石头发出悠扬的回响,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这些石屋、石桥、石雕,它们是辋川的见证,是岁月的痕迹,也是文化的瑰宝。而那些散落在山间的奇石,更是辋川的骄傲。它们或如莲花绽放,或如金鸡独立,或如石犬守望,或如印石铭志,或如石母,或如天门……每一块石头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它们与辋川的文化相结合,编织出一个又一个传奇。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的石头,爱上了这里的文化。 

      辋川,是我心中的一片净土,是我灵魂的归宿。我愿用我的笔,用我的诗,用我的歌,来赞美,来歌唱。因为在我心中,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古镇,而是我永恒的恋歌。辋川是我眼中的风景,更是我心中的诗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石头,都充满了生命的韵律和历史的厚重。我愿在每一个清晨,沐浴着初升的阳光,漫步在石板古街,感受那份静谧与古老。我愿在每一个黄昏,站在山巅,俯瞰这片石头的世界,感受那份壮丽与辽阔。这里的石头不仅仅是石头,它们是岁月的印记,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讲述着辋川的过去,也预示着辋川的未来。在这些充满着生命力的石头上,我看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看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而这里的文化,更是让我陶醉。 


图片

      在群山的怀抱中,有一处神秘之地,那便是观音洞。洞中有洞,别有洞天,十八巷陌如迷宫般引人入胜。虎屿岩独立于山间,奇石环绕,仿佛百鸡报晓,石猪出米,诉说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入山中,那些自然形成的巷道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吸引着每一个过客。观音洞的洞口,矗立着元至正年间雕刻的两米高的浮雕观音像,慈祥而庄严。洞内清凉宜人,无蚊无蝇,仿佛是自然赠予的恩赐。而洞中北侧的龙喉,更是神秘莫测。仅容一人爬入,仿佛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蛋石铺地,天然的石桌石凳,让人不禁想要在此休憩,感受大自然的怀抱。 

      龙喉深不见底,无人敢下探其究竟。这深邃的洞穴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引人遐想。在观音洞的深处,龙喉的呼唤仿佛穿越了时空,回荡在每一个来访者的心中。它是一个永恒的谜,一个等待被揭示的秘密。尽管无人敢深入其中,但它的存在,却给这座洞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魅力。龙喉的蛋石铺地,每一颗都仿佛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而那些天然的石桌石凳,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那些敢于深入探险的人准备的。坐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可以听到风的声音,可以感受到山的脉动。

      观音洞,这是一个充满了故事和历史的地方。每一个到访的人,都会被它的美丽和神秘所吸引,被它的历史和传说所感动。这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一个让人心生敬畏的地方。观音洞的龙喉,深不可测。但是,也许在某个时刻,会有人鼓起勇气,深入其中,探寻那未知的秘密。天然形成的奇石阵列,宛如造物主的巧妙画作,十八条蜿蜒曲折的小巷,像是迷宫般神秘,又如诗篇般迷人,游人在此追逐嬉戏,乐此不疲,欲罢不能。而在这群山之间,藏匿着一个神奇的洞穴,洞内空间宽阔,可容纳百余人,这里曾是中共惠安地下游击队的秘密据点,承载着一段峥嵘岁月的历史记忆。洞穴内的空气仿佛还弥漫着那时的英勇与坚毅,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在洞穴的深处,似乎还能听到当年战士们坚定的脚步声,感受到他们为理想和信念而战的决心。 


图片

      如今,这些已成为传说,而大山和洞穴却依旧屹立不倒,见证着岁月的流转。游人们或许并不知道这些背后的故事,但他们的欢笑和嬉戏,无疑是对这片土地最好的礼赞。而那些曾经的英勇与坚毅,也在这欢声笑语中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大山、洞穴、游人,以及那被岁月铭记的英雄们,共同编织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过去与未来交汇,让人不禁感慨万千。而我们,作为后来者,有责任将这份记忆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的故事,感受这里的美丽与神奇。 

       在辋川镇的怀抱中,有一处被自然与匠心共同宠爱的地方,那就是试剑村。这个乡村,仿佛是大自然的宠儿,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态的美丽和神秘。走进试剑村,你会被那天然奇成的试剑石所吸引。它矗立在那里,诉说着古老的传说,似乎在告诉你这里的故事和历史。而虎屿岩,则如同惠安的“小黄山”,怪石嶙峋,山势巍峨。每当阳光洒落,整个山岩都仿佛沐浴在金色的光华之中,令人赞叹不已。 

       村道两侧,芒果树三步一株,绿叶间挂满了金黄的果实,散发出诱人的甜香。这些芒果树,不仅仅是风景,更是试剑村人的骄傲。每当果实成熟,村里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热爱原生态的游客,他们在这里品尝着大自然的馈赠,感受着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试剑山国家森林公园更是这片土地上的瑰宝。山中古木参天,山路蜿蜒,仿佛在邀请你一同探寻那深处的秘密。登高远望,四周丛山如黛,中峰独秀,给人一种访仙寻幽的感觉。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清新的空气和生命的力量。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比如那古官道旁的一奇石,如莲花绽开两瓣,上刻“试剑”二字。这二字,仿佛是这片土地的灵魂,诉说着这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试剑村,一个被自然与匠心巧妙融合的美丽乡村,这里有着无尽的魅力和故事等待发现。试剑村,因为一块石头而得名,据说这块石头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有着不解之缘。 


图片

      那是一个酷暑难耐的六月,黄巢率领大军行进在福建的山间。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口干舌燥,而前方的这块巨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黄巢见状,心中一动,他决定借此机会试试他手中的宝剑——“莫邪”。黄巢飞马而至,手起剑落,巨石瞬间被劈成两半。一半倒向路边,一半斜依山坡,仿佛在诉说着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试剑石上留有当年黄巢留下的五言诗和明嘉靖二年兴化知府朱衮的题字。石上刻有“试剑”两个大字,笔力遒劲,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那一段英勇无畏的岁月。在试剑石的旁边,还有一块刻有诗文的石碑。这是明朝万历元年知县叶春及的题诗:“片石春风里,苍苔覆绿云。莲花山下吏,何日不逢君。宝剑千金重,提携幽燕客。谓言非莫邪,视此山下石。”叶春及的诗,仿佛在诉说着对黄巢的敬仰和惋惜。他感叹这片山石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感叹英雄的命运无常。他希望这片石头能成为历史的见证,让后人铭记那些英勇无畏的英雄。 

       站在惠安的试剑石前,感受到了那深沉的历史沉淀和岁月的痕迹,它静默无声,却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那坚硬的石面,仿佛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页,凝固了无数的故事和传说。


图片

      但是,真正让我对这块石头产生浓厚兴趣的,却是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的一幅插画。在那幅画中,黄永玉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笔触,生动地描绘出了惠安试剑石头的景象。那画面中的石头,既有历史的厚重,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每一道线条都在跳动,每一处阴影都在低语。正是因为这幅画,我产生了走近这块石头的冲动,我想要感受它的温度,触摸它的纹理,聆听它的故事,我想要在这块石头前驻足,感受它所经历的风雨岁月,体会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当我真正站在试剑石前,我仿佛能听到那远古的剑鸣声,感受到那份英雄的气概和豪情。这块石头见证了太多的历史变迁,但它依旧屹立不倒,默默地诉说着那些过去的故事。站在试剑石顶,向西望去,群山环绕,宛如天然的屏障。自西向东,山势逐渐降低,虎屿岩凌空而起,仿佛在空中舞动的仙女,她的面容清秀,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在她的山顶,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宛如观音菩萨披着轻纱,微微露出她的面容,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和庄严。沿着曲折的山道上行,一路奇石嶙峋,形态各异,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石头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有的像器物,每一块都有它独特的形态和故事。在山腰上,有一道瀑布飞泻而下,它那珍珠般的清泉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这清泉洗净了人间的铅华,也涤荡了山中的一片片翠绿的树叶。


图片
      登上山巅,环顾四周,美景尽收眼底。东面是浩渺的湄洲湾和辋川海,烟波浩渺,恍若仙境。西面则是层峦叠翠的惠安最高峰——大雾山,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南面则是万亩良田走马埭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片翠绿,生机勃勃。而北面则是蜿蜒如带的林辋溪,清澈的溪水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仿佛一条银色的丝带,将这片土地装点得更加美丽。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这里有坪埔和试剑两条水泥路可以直通山顶,交通十分便利。可是,这并不是我所关注的。我更关注的是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我看到山腰上的瀑布飞泻而下,那清泉如珍珠般闪烁着光芒,洗净了人间的铅华。我看到红墙灰瓦的古刹,古老的飞檐在夕阳的余辉下显得格外庄严。我看到满山的花朵,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我看到满山的松柏,它们挺拔苍翠,给人一种坚韧不拔的感觉。这一切,都如淡淡的水墨画一般,安静、淡泊、悠远。 
       这里是一处人间仙境,是一处可以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的地方。这里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人文的沉淀和积累。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到舒适和宁静,仿佛可以让人忘记尘世的烦恼,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我想,这里就是我心中的理想之地。这里可以让我远离尘世的喧嚣,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这里可以让我沉浸在古刹的庄严和历史的气息中,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善良和美好。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之中。 
      虎屿岩,俗称“知府洞”,其背后隐藏着一段尘封的历史。遥想元朝至正年间,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位看破世情的知府选择在此地出家,他决定在这座山间开疆拓土,建造寺庙。因此,虎屿岩便有了“知府洞”的别称,人们以此来纪念这位选择隐逸于山林间的知府。 

图片

      虎屿岩景区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禅寺——虎屿岩禅寺。这座寺庙的佛堂自建寺以来,其主持均来自泉州的开元寺。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传统,一种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纽带。时光流转至1893年,清朝光绪十九年,来自泉州开元寺的达弥法师感于“昔僧徒日盛,咸称盛焉”,他选择重新开山住持。那个年代的虎屿岩,因为达弥法师的到来,再次焕发生机。三十年代的广禅法师,剃度前曾是十九路军的师长。他擅长拳脚功夫,一身武艺却选择在寺庙中修行,这样的经历让人们对他的敬仰又多了几分。而传净法师,他十九岁便依广开上人于虎屿岩出家,后来成为开元寺的百岁高僧慧光法师。他的经历更像是一部传奇,让人们对虎屿岩的故事充满了好奇。不仅如此,传净法师的弟子道元法师,他也是开元寺的主持。这一脉相承的师徒关系,使得虎屿岩与泉州开元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今的虎屿岩,不仅是一座寺庙,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它静静地诉说着那些过往的故事,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历史的厚重与沉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仿佛在低语着过往的风云人物和他们那非凡的经历。而那些曾在虎屿岩修行过的僧人,他们的故事和精神都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佛法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图片
      这座古老的山寺,流传着一个令人感动的传说。据说,这里的开基始祖是一位心怀善念的高僧,他曾在一处深涧里救起了一只弱小的虎雏。这虎雏在善心的抚育下茁壮成长,而它的母亲为了感激救命之恩,频频来到山寺,或负野山羊来献,或袱山猪来供,或嬉逗山狗娱佛,甚至将邻山新葬的尸骨扒出供奉寺庭。这些奇异的行为,虽然令人生畏,但也展现了猛虎生灵的感恩之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猛虎不再满足于物质的供奉,它开始向往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于是,它常俯伏在佛前,听经悟道,最终得道成佛。如今,虎屿岩的乡人仍保留着敬奉虎母公的习俗,他们在这座古老的山寺里修建了一座殿堂,以纪念这位曾经的猛虎生灵。这座殿堂的遗迹,成为了山寺的传奇之一,也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当我站在虎屿岩的山巅,俯瞰着下方的殿堂,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我想象着当年猛虎听经悟道的场景,感叹着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缘分。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一颗向往真理和善良的心。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关爱,去尊重彼此的生命,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在寺庙的左侧,毗连着一处神秘之地,那便是被誉为“佛国”的观音洞。这里的香火绵延不断,似乎每一缕烟雾都寄托着人们的祈愿与信仰。洞前高耸的石壁上,赫然刻着“佛国”二字,笔力深厚,让人心生敬畏。这便是惠安现存最完整的观音浮雕的所在之地。浮雕刻画的是观音菩萨,她头戴毗庐冠,端坐于莲台之上,双目微闭,似乎在凝视着内心的世界。她的面容祥和,神态安然,仿佛一切苦难与困扰都在她的面前消散。周边的善财、龙女、鹦鹉以及柳枝净瓶都以精湛的雕工展现出来,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从石壁上跃然而出。而那浮雕的年代更是让人惊叹,它刻于1343年,元朝至正三年,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旧保存得如此完整,足以见证古人雕刻技艺的高超。洞的周围及佛堂附近,那虎屿岩禅寺的寺名,更是让人心生敬仰。因为那是前世界佛教协会会长释瑞今所题,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图片

       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只有那香火、烟雾和古老的浮雕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每一个到访的人,都会被这宁静与庄严所感染,仿佛心灵得到了净化。 
      寺内有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当地人都称之为“猪母石”,也有人戏称它为“石猪出米”。相传这块石头得日月之精华,受天地之灵秀,每日都能流出足够僧人和香客吃饱的白米。那时,寺内香火旺盛,每日都有络绎不绝的僧侣和信众前来参拜。 
       寺院的生活宁静而和谐,僧人们晨钟暮鼓,修身养性;香客们则带着虔诚的心,祈求平安和福报。而那神奇的“猪母石”,每日都会按时流出白米,供大家享用。那些白米晶莹剔透,香气四溢,仿佛是来自天界的馈赠。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天,寺里来了一位年轻而心怀贪念的僧人。他无法忍受每日只有少量白米的供应,便偷偷用铁錾试图扩大石猪的屁股,以获得更多的白米。就在他一锤下去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铁錾竟然再也拔不出来,石猪的灵窍也因此变成了“死穴”,从此不再流出白米。失去了白米的供应,寺院的僧侣和信众渐渐减少。原本繁华的寺院也变得冷清起来,往日的盛景已不复存在。而那位贪心的僧人,也因为自己的贪婪而深感懊悔。他每天看着那块已经失去灵性的“猪母石”,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痛苦。 
       在寺院的右侧,有三棵古老的罗汉松,它们矗立在那里,高大而青翠,仿佛是守护寺院的忠实卫士。据传,这三棵罗汉松已经有了8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寺院的兴衰和变迁。它们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如今,这座寺院已没了往日的喧嚣,但那些古老的传说和神奇的石头却依然流传在当地人的口中。

图片
      沿着曲折起伏的游道直上主峰,山顶的空气清新怡人,白云在蓝天中自由飘游。我仿佛融入了这幅壮丽的画卷,群山在我脚下延绵起伏,美得令人窒息。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壮志凌云。我仰望天空,湛蓝如洗,白云悠悠;我俯瞰山脚,绿野如绣,高楼林立,新建的泉(州)福(州)高速公路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西边的惠安最高峰大雾山,层峦叠翠;东边则是浩渺的湄洲湾和辋川海烟渡…… 试剑山虎屿岩景区,不仅是一处自然风光的绝佳去处,更是多元宗教文化的交汇之地,佛教的钟声、道教的仙气、妈祖的庇佑,皆在此地融为一体,香火鼎盛,信众如云,这里不仅有自然风光的壮丽景色,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回望来时的路,我深知错过了许多山中美景和世外桃源。曾经我以为,只有登上山顶,才能领略最美的风景。但登顶后才明白,途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宝贵的,无论是山间的清风、溪流的潺潺,还是那些与同伴的笑声和汗水,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站在虎屿岩巅,我不再只欣赏山顶的美景,而是更珍惜整个旅途的过程。人生的道路就像攀登山峰一样,有起有落,有喜有悲。正是这些起起落落,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我们不能只看到山顶的辉煌,而忽略了路途中的风景和感悟。就像我在攀登的过程中,虽然错过了许多美景,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我明白了,人生不仅仅是为了达到目的地,更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山顶的壮丽,还是路途中的艰辛与快乐,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生的旅途也如同山中的景色,总会有风雨交加的时候,也会有阳光明媚的日子,用心感受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脚步,以及每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图片

图片

图片

简介——

   杨新榕,60后,作文和画画爱好者,泉州少林寺、晋江南天禅寺俗家弟子,法号“宗榕”,笔名“烟波放钓”、“小山闲人”,文学师从知名散文家蔡飞跃先生,画画启蒙于父亲杨金龙、师从画家胡思明;已出版个人散文集《拾一枚紫叶的情怀》《丝海听涛》《遇见》三部散文集和《杨新榕闽南风情画册》《杨新榕“泉州五色话”画系列作品集》;长篇小说《那年秋天》、中短篇小说集《血蝠》、散文集《呷茶配话》待出版(已完成)。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未标题-6.jpg

福建省智善慈航公益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办公室: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浔美工业区185号

联系电话:0595-22596028

秘书处电话:13559375668   

                    18960295968

微信公众号:智善慈航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