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泰先生是省内初高中学生心理学习辅导和高考报填指导方面的名家,且为人谦逊乐于助人,是一位爱心满满的教育实践家!他是【智善慈航】公益志愿群很低调且务实的一名荣誉志愿者,为响应众多群友的要求,现在志愿群微信上专门设有【洪本泰教育专栏】,每周定期发布本泰先推荐的一些好文章,欢迎家里有小孩的群友们关注,并希望通过你将公众号分享给你的朋友一起明确目标和帮助学生们学习提升,实在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好事!同时感谢您对我们公司长期的关心和帮助!插图来源于网络关于高考志愿填报,有人说它是人生第二次高考,是影响一生的一次抉择;也有人说“高考考学生,填志愿考家长”,更有人形象地比喻说,高考是考生一个人的“单兵应战”,而高考志愿是全家人,乃至全社会的“协同作战”。由此可见,填报高考志愿考验着每位考生和家长的智慧和胆略。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填报志愿呢?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方法步骤1、要了解孩子对未来的规划孩子在高考后还不能给家长一个指向性信息,纯属正常,这绝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孩子对行业和专业并不太了解,所以,他们有的还真没想过将来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才合适,或是担心自己的分数不够,怕唱高了不着调,唱低了不长志气……这不代表这些孩子没有主见,而恰恰是这些孩子有可塑性的一面。孩子考前对志愿填报的心态可归纳为下列三种。第一种心态:早就有明确的目标,有已明确到具体的就读专业,比如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喜欢航空航天)、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憧憬T台上的风光无限美)、软件工程专业(羡慕那些IT精英动动鼠标就能赚大钱)等,甚至有的孩子已明确非某某专业不读,这部分孩子只占少数。 第二种心态:有个大概的意向范围。有的规划到专业大类或范围(比如管理类,土建类,电子电气信息类等);有的则可跨越类选择(比如可读医学类,生物学类,也可读土建类,电子电气信息类,具体视高考成绩能攀什么档次的学校,权衡利弊再最终决定)。这部分孩子应该占比最多,且定向范围较广,可变性强。 第三种心态:没有明确选择目标和范围但有决定不选或排斥选择的范围,比如不读医,不读工作性质是野外作业的专业(如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等)、不读师范……这部分孩子也占有一定比例,可能跟孩子考前或考后一些不全面的信息摄入,家长的建议,周围同学好友的影响有关。2、家长应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对高考志愿做谋划对拥有上述第一种心态的孩子,如果孩子没有明确向家长表达出来,家长可以从其平时的爱好中去观察,从课余时间的投入上去判断,也可以顺着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孩子聊天,看看孩子是玩玩而已,还是能与将来的职业挂钩。凡拥有特殊或明显爱好的孩子,心中早有目标的孩子,即便孩子不明确表达但一般是很难掩饰其兴奋的心情。掌握孩子的心迹之后又如何为其高考志愿的选择做准备,这要先分析一下孩子的兴趣爱好及志向是建立在自己的整体实力之上,还是一种盲目追求、毫无根据的任性。 一般而言,只要孩子把现在的兴趣爱好与将来的职业挂钩并没有跟其自身的弱点起严重冲突,家长大可予以支持和鼓励。具体落实到志愿准备工作上就是要提前去搜集与孩子志向有关的院校及专业资料。至于如何判断孩子的志向是盲目追求还是毫无根据的任性,这就依赖于家长的社会经验及对大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透彻理解。比如:孩子的数学不好,但想去读“软件工程”立志将来做软件设计师。假如孩子是在不清楚学软件是需要很好的数学功底的情况下才做出这样的决定,那可以判断其有盲目成分在其中。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家长掌握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至少家长要好好去研读院校所开设专业的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就业去向等,而不是只知道专业的名称就可以。 对拥有上述第二种心态的孩子,家长给孩子志愿准备工作就复杂和辛苦得多。既然孩子有可塑性强的一面,只要最终录取结果能够令孩子满意,孩子会全力以赴完成好自己的学业,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倘若孩子选择和被录取的志愿也大体符合家长的经验判断,那更是皆大欢喜家长也大可免去对孩子就业前程的担忧:,但话说回来,要获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并非易事,不少考生及家长由于缺乏对各院校情况特点的掌握.缺乏对院校所开设专业的透彻了解,于是变成选择什么都缺乏依据和底气,最终老是纠结于“到底读什么样的专业毕业出来就业最好”这个问题中走不出来。所以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尽可能多地、全方位地准备到时可能需要的资讯,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才能把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至于怎么才算是全方位的准备呢?这是一项见仁见智的活儿,具体到每个家长头上,最好奉行这样一个总体思路,尽可能去把握孩子的个性特点、强弱项等,尽可能社区社会发展趋势、社会分工、用人信息、岗位能力要求等的社会信息,这是判断孩子往哪个方向走更合适的前提,记住“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尽可能地去搜集院校基本情况、实力状况、强优项目、教学资源、学习氛围、专业特点及强优程度、社会认可等方面资讯,这是对院校和专业选择的依据和底气;尽可能全面搜集目标院校及目标专业历年录取情况、波动特点、尽可能全面掌握高考当年各种招生政策(来自招生办和高校的)、准确解读录取规则流程等,这是填报技巧的来源和排兵布阵的拿捏依据,以及防范被退档风险的技术保障。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尽自己精力和能力去努力就好,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对拥有上述第三种心态的孩子,其志愿准备工作的应对办法可参考第二种情况,不同的是可用排除法减少孩子已明确表示不考虑的专业范围的准备工作即可。总体来说,不管面对什么心态的孩子,都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二、注意事项1.提供资讯支持 高三学生学业负担很重,几乎将所有能支配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无暇顾及其他事情,高考结束到填报志愿的时间又很短。因此,资料的筹备工作应当落到父母的身上,家长可为考生收集下列资料: (1)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当年招生工作规定、政策及体检标准、本省关于招生工作的具体规定。这是高考和填报志愿的依据,是所有考生不能不知、不能不遵循的规矩和约束。 (2)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规定了该校招生录取的规则,是考生填报志愿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3)目标专业的介绍资料。据调查,很多考生及家长对专业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方向等知之甚少,在填报专业志愿时不是盲从就是望文生义想当然,或者是道听途说,盲目从事。家长要准备一些相关资料,供填报志愿时参考。(4)重点大学、重点学科分布、各高校各专业的就业现状及前景等资料。 (5)近几年本省(市、区)各批次录取分数线、招生计划及录取情况,包括录取率、各高校录取分及一志愿录取率等招生录取统计资料。 (6)今年高考孩子的分差值以及在本省(市、区)的位次。(7)考生就读中学近几年高考升学率,包括毕业、报考人数,考取重点大学、普通本科、专科的人数,考取的学校,一志愿录取率等统计资料。注:了解高考资讯的途径(1)考生所在省(市、区)的考试招生机构网站以及发行的报刊,那上面的信息是最官方的,具有权威性。重要的招生政策一定要以省级部分公布的为准。( 2)选择订阅一些质量比较高的高考招生类杂志,例如《高考金刊》。其志愿栏目刊登的文章由来自全国的志愿专家撰写,分量重、有深度,能给家长提供高考志愿方面的帮助。 (3)所有新闻媒体的教育新闻版面、相关的电视广播节目,以及这些媒体的官方微博、微信。他们对快速传播高考信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高三家长Q Q群、博客圈在整个高考期间都值得高三家长们关注。虽然是由家长们自发创建起来的博客圈,但是一代又一代高三家长一直在坚持传递着。这里的信息最接地气,比较符合家长的需要。(5)参加高校校园日活动。这些活动一般4月以后就开始大量出现。这是考生和家对面了解高校招生的最佳途径。 (6)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对高考志愿扫盲和提高都十分有帮助。参加此类公益讲座,家长还有直接向专家咨询问题的机会。 (7)各省级考试招生机构发放的资料。例如《考生须知》《报考指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X省(市、区)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X省(市、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激招生计划)。这些都是直接用于高考志愿填报的最权威的资料。(8)部分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类图书。这方面的资料便于家长们比较系统地阅读。比如《高考金刊》推出的《志愿档案:行业抉择与规划》《大学-城》。2.只当参谋不包办 对于孩子平时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其考试成绩在班上、学校处于什么水平,在全省又处于什么位置,能考取哪一层次的高校等问题,一般说来,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心中有数,能做出相对比较客观的评价。家长在帮孩子填报志愿之前应该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老师也应实事求是地提出指导意见。 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志向、兴趣和爱好,家长对孩子据此做出的志愿选择应该尊重如果孩子的认识不全面、看法不正确影响到他做出恰当的选择时,家长应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 家长在指导孩子填报志愿之前,要做好如下的准备,才能提出中肯的指导意见: (1)全面了解招生政策规定,认真分析当年的招生形势; (2)与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起分析孩子的竞争实力和所处的层次,做到心中有数;(3)了解、分析拟报高校在本省的招生专业、招生人数以及近几年的报考人数、录取分及第一志愿录取率等情况; (4)了解孩子的志向及大体意愿c 当家长的意愿和子女的选择有矛盾时,不能强迫子女按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把填报志愿的最终决定权交给孩子3.不容忽视外省高校 对于一些成绩好、分数高的学生,就比较适合填报外省高校,一是部分学校一般在外省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选择空间大,比填报本省高校压力更小;二是去省外读大学能够有更广阔的视野,还能感受到不同于本省高校的学术氛围。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在同一个城市,会影响他的视野和个人发展4.不容忽视特色型大学 选择综合性大学还是行业特色型大学,这要看考生的具体情况。如果考生学术型倾向明显,则适合选择综合性大学。因为一般情况下,综合性大学的文化底蕴深厚、学术氛围较浓、专业发展多层次,适合于个人发展方向宽泛或立志于深造的考生。 如果考生的动手能力强,在职业规划方面偏重于从事实用技术型的工作,则适合选择行业特色型大学。一般这些学校的专业特色突出,行业校友集中,就业优势明显。已确定个人发展方向或希望大学毕业即就业的考生可重点考虑这类院校。有时候,这两类院校也没有特别大的差异,有些综合性大学的部分专业在行业发展方面也很有特色。这时,家长应该注意不只看招生信息,还要登录相关大学的网页,仔细看该专业的发展情况和师资水平。扫描或长按文章下面的二维码,进入公众号里,【洪本泰教育专栏】肯定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福建省智善慈航公益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办公室: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浔美工业区185号
联系电话:0595-22596028
秘书处电话:13559375668
18960295968
微信公众号:智善慈航公益
Copyright © www.zhishancih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福建省智善慈航公益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公益服务中心办公室: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浔美工业区185号 微信公众号:智善慈航公益
联系电话:0595-22596028 备案号:闽ICP备20220100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