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News details

智善慈航惠安净峰采风(1)】谢美永:千树繁花,难抵一时寂寞
作者:zhishancihang | 时间:2022-07-14 11:08:37
图片
图片

千树繁花,


难抵一时寂寞


作者:谢美永




       当我的脚踏实地踩上了净峰的土地,一树树金黄的相思树花,张开了双臂,迎接我的到来。我想,来得正是时候!那小圆球状的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在五月的阳光里,展现着生命最辉煌的华彩,我无暇顾及山门口一字排列的观音罗汉石像,也没来得及看看那巨幅的白龙图,相思树那似景繁华,已无情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勾走了我的魂魄。

       相思树在闽南一带很普遍,山上路边,似乎都有它的影子。净峰山的相思树,或许是人工种植的,生长在山上的每个角落,除了几株榕树,不见其它。那相思树,就特别显眼,干干净净,落落大方。

       相思树,闻其名,就令人心动,充满了人间最古老的情愫。它的传说,更是催人泪下,感天动地。相传,战国时宋康王见舍人韩凭的妻子何氏美艳,占为己有。韩凭自杀。何氏见夫亡,便投台而死,并留遗书要与丈夫合葬。康王大怒,使人分埋之,两冢相望。宿昔之间,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合抱,根枝交错,又有雌雄鸳鸯栖宿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宋人哀之。因称其木为相思树。一种树的来历,浸透了血泪,所以那树名就包含了种种无法解开的情结。

图片
图片

       净峰的相思树,或高大伟岸,或古意朴拙,它们的枝干无一直挺,有的斜逸,有的横向,一树树婀娜多姿,摇曳婆娑。独立的,傲然昂首,高可触云;相依的,情如恋人,枝干似纤纤细手,长久摩挲。羽状的叶子,宛如撑开的手掌,捧出一串串金黄的花球。毛茸茸的花儿,装饰着相思树,那细细的花蕊,在风儿的吹拂下,微微颤抖,拨动着人的心弦。漫山遍野的相思树,擎着一支支金黄的巨伞,愣是把净峰绘成了一座金山。

        千树繁华下,一条石径,苍苔斑斑,落英满地,牵着我去寻访一位高僧的足迹。

图片
图片

       我不是佛教徒,但自小就受父母拜佛敬神的影响下,心的一角,便常挂着佛的影子。年轻时,一首《送别》曾让我少年驿动的心感动了无数次,特别是高考落榜后,无奈回乡修理地球,每当夕阳西下,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在回家的田埂上,常常会唱起这歌来,这首歌的忧伤味,与当时的心境十分契合,边走边唱,闯进迷蒙的暮色里。那时,我对词作者李叔同一无所知,直至到了泉州,方知李叔同乃一僧人,便对他产生兴趣,特别是近几年走访了泉州的一些名胜古迹,随处皆可听到大师的事迹,心生仰慕。大师四十皈依佛门,机缘巧合,后半生均在闽南渡过。闽南的海风、山峦,令大师流连,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闽南的名山大川。清源山、九日山、雪峰山、扬子山,还有厦门的南普陀等,当然,他也在净峰这座黄花倾盖的又称小蓬莱的净峰山挂锡弘法,达半年之久。

       大师来到净峰,正是相思树开花的季节,经过海上一天的颠簸,大师清瘦的身影,隐没在了净峰的石径之上。大师是修禅之人,已达到了高尚的境界,千树繁花,在他看来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走在浓香四溢是小径,想必不会有我等凡夫俗子的哗叹。

        净峰山体圆丰端秀,兀立在惠安平原东部,站在山顶可俯瞰东溟,天然韵致宛如仙境。相传,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就出生于此地,他的故事在净峰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是孝子典型的代表人物。张岳,明代名臣,赠太子少保,溢襄惠,在其母丧回乡守制期间,结庐净峰读书,由他撰写的首部县志——《惠安县志》,就是在净峰完成的,他甚至取净峰为号,可见其对净峰的喜爱之情。净峰山、仙井、仙迹、郑板桥遗墨等大量的山川、人文、历史景观,构筑成净峰的厚重,也把大师的心留住。难怪大师后来给上海老友夏丐尊先生去信,满心欢喜:“余居此间,有如世外桃源,深自庆喜……,夏季甚为凉爽,冬季北风为山所障,亦不寒也。”而给广洽师的信上,更是表达要终老此山的意愿:“今岁来净峰,见其峰峦苍古,颇适幽居,遂于四月十二日入山,将终老于是矣!”

       大师仄居石室,一边静修一边弘法。大师所居石室,堪称陋室,一床一桌一椅,一柜一书架,及笔墨纸砚,石室东西墙上各有小窗,可观日出日落。大师初来时,便在石室侧旁辟一小园,亲手植菊,每日晨昏,浇水灌园,为念佛之余一大乐事。

图片
图片

       净峰的天风海涛,在日月星辰的流转中,是那样的恬淡宜人,几支菊苗,伴随着大师,惯听晨钟暮鼓,念经诵佛,默然、低调!

        满山的相思树,绽放着撩人的花儿,那凋零的花球,落在石阶上,让人不落忍下脚。凌云亭下,一尊大师的石雕在古榕和相思树的环抱中,静默着。大师石像面朝大海,须髯飘飘,目光里闪烁着一种智慧,他神情坚毅,但又透着淡然和一种似有似无的轻松愉悦。在繁华喧嚣中,大师眉宇间的超然,让我感受到来自佛界的某种力量,内心那丝丝缕缕的浮躁也渐渐恢复平静。我在大师石像前伫立良久,清源山、开元寺等地均有大师的雕像,每次见到,我都会立足凝视,让匆匆的脚步停下,等一等落在后面的心,调整好有些凌乱的呼吸。

一粒相思树花落在我的发际,我感触到时间的变化,花间快乐跳跃的鸟儿,引发我的思绪。我在揣测着,当年大师来此,是否与相思树有关,我问询了几位知识丰富的同行,均无肯定的答案。后来一想,大师乃世外方人,早已跳出五界外。我笑笑,心里释然。

图片
图片

        大师石像后,是建于1983年的弘一法师纪念室。纪念室不大,却珍藏着大师资料450多件,书画作品110多件。其中不少是大师在惠东地区活动时留下的墨宝真迹,十分珍贵。据说,杭州虎跑寺弘一法师纪念馆里没有大师的真迹,而净峰却有多件,优势明显。徜徉在弘一法师纪念室,室内陈列着大师多年的用品作品,隔着玻璃,目光穿越时空,大师遗留的物件,叙述着大师从俗到僧的过程,这是一种升华,一般人大底是无法修炼成的。从大师的日常用品中,可以感受大师生活的节俭;大师膳食简扑,坚持食不过午,午餐也只用一碗稀饭,配以一碗豆腐蔬菜,有时候只用炒盐配饭。大师贵为得道高僧,并非心性寂然、养禅于深闭的禅房之中,他在闭关修道之余,经常开坛讲经,弘扬佛法;除此之外,还不时与外界交流,从净峰寺旅游风景区管理处、净峰寺文物保护小组共同编撰的《千年古刹净峰寺》一书中,可得知有少当地百姓与大师都有不浅的交情,并留有不少墨宝。比如,大师为净西小学题的校训“孝悌”,陈铁华收藏的“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邱黎荣先生收藏的对联“天上慧坚固,功德华庄严”和条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为许全发题“三归成就,五戒庄严”,当他看到乃厚居士生活清苦,便题“究竟清凉”四字赠给他。这些墨宝已经成为重要的瑰宝,在字里行间,融入了大师对禅宗独到的领悟,书法也成为大师布道弘法的方式。

        然而,仅仅半年时间,大师便心生退意。大师本意欲终老于此,但千年古刹净峰寺的钟声未能留住他,翱翔在东海上空激情歌唱的鸥鹭没能留住他,摇曳多姿燃情怒放的相思树花也没能留住他。世事变迁,人心不古,喧嚣的尘世扰乱了大师的清修,就像七八月间的台风,打破了大师内心的宁静。

       临行前,大师回眸看了看石室前花圃里的菊丛,秋天已到,枝头的花蕾饱满圆润,几欲绽放;阵阵秋风吹来,吹过繁花落尽的相思树,满树的热闹早已不存,羽状的树叶也黯然失色。良久,大师缓缓地提起笔来,写下了他在净峰的最后墨迹《将去净峰留题》:乙亥首夏来净峰,植菊盈畦,秋晚将归,犹含蕾未吐,口占一绝,籍以志别:我到为种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在诗中,我似乎看到了无奈!

图片




作者简介

谢美永,男,60后,客家汉,新泉州人。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丰泽作协理事。某公司职员,农民工。偶尔作品发表。

图片



end

文/谢美永

编辑/陈小玲

图源/智善慈航志愿者及丰协作家提供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未标题-6.jpg

福建省智善慈航公益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办公室: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浔美工业区185号

联系电话:0595-22596028

秘书处电话:13559375668   

                    18960295968

微信公众号:智善慈航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