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News details

【本泰教育】孩子,请别再讨好这个世界,我更希望你取悦自己
作者:zhishancihang | 时间:2022-04-22 17:37:48
图片



美文导读
图片

孩子是简单纯粹的,高兴就笑,难过就哭,累了就睡,喜欢就要,不想就拒绝……但如果孩子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小习得“讨好”人格,变成老师家长眼中的乖宝宝,却压抑了本来的自我,他将来的人生得有多悲哀?

 

如何引导孩子直面自我,做真实而快乐的自己?今天的文章推荐给你。

作者 | 克里斯 


阿德勒:人是需要这种尽管被讨厌但还是敢于做自己的勇气,这样才可以逃脱无法做自己的羞耻感,获得真正的幸福。


01


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我的前半生》中,有一个孩子让我印象深刻,他不是那个颜值演技双双在线的平儿,而是那个与”鬼马活泼“的平儿反差极、存在感几乎为0的佳清。


图片


父母离异后,他乖巧地主动表示:“我想和妈妈一起生活。”进入重组家庭后,他也从不主动提要求。


天真烂漫是孩子的专属武器,可佳清却忘记了童真。原有的家庭破碎,他偏执地讨好妈妈;人在屋檐下,他乖巧地讨好新的家人。没有孩子天生懂事,本应无法无天的年纪却一夜长大,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只有得到很多爱的孩子,才有资格肆意妄为。


佳清坠入了“讨好型人格”的深渊,他也爱变形金刚和滑板车,只不过相比来说,他更爱妈妈。为了博取关注,他无师自通了讨好型模式。


图片


拥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敢表达需要,不敢拒绝别人,擅长察言观色。他们把自己变得像空气一样透明,在窘迫中自我牺牲,坚韧得让人心疼。


图片


02


懂事的孩子不会撒娇,他们习惯了自动适应环境,也习惯了别人错把他当成大人的眼神。但是别忘了,懂事的孩子,也是孩子。


图片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示,个体拥有生理需求、安全感、人际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需求,孩子的前三个需求都需要在家庭和亲子教育中养成。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获得不了被关怀的生理需求,和被保护的安全感,所以他的交往方式也变得让步、没有原则。长此以往,孩子又怎能成就自我尊重与自我实现呢?


孩子令人心疼的“懂事”,其实只不过是“懂”父母的需求和面子,在这些孩子的认知里,父母的爱和关注都是“有条件”的,只有ta们“懂”父母的需求,并迎合父母的期望,才能够得到爱和关注,保证自己不被抛弃。


所以,父母们更应该“懂”孩子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形成了ta们的“讨好”模式?然后在以后的生活中,极力去避免这些情境的发生——


有些关系紧张的父母,可能会让孩子意识到爸爸/妈妈会离开自己,ta根本分不清,父母的若即若离是因为自己不够乖,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于是,ta必须学会通过“乖巧”来取悦父母,避免被抛弃。


有些父母情绪不稳定,时常无缘无故地焦虑、发火或者冷暴力,孩子也会感受到父母的情绪波动,从而变得紧张、焦虑,因为孩子会困惑,是不是因为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才让爸妈不开心。


讨好和迎合其实是内心无价值感的呈现,对于一个幼年的孩子来说,他们都是弱小而无助的,需要依附于成人无条件的关注和保护才能存活。

 

讨好型的孩子都有以下这些特质:

 

 过于关注别人想法,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深深压抑自己的需求;


 小心翼翼,不敢任性和放肆,不敢对抗权威,不给大人添麻烦;

 

 处处逢迎讨好,宁愿牺牲自己的感受,也要营造出和谐的气氛;

 

● 自卑、敏感,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羞于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想法;


图片


03


一个“讨好”型的乖孩子,非但不快乐,还可能发展出刻板、没创造力、低适应性等特点。“讨好”的人际模式一旦固定下来,未来在老师、领导、朋友甚至配偶面前,都一直会沿袭这种模式,形成一个“好孩子”的人格面具。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了真自我和假自我的概念:一个人的自我若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而构建,即真自我,一个人的自我若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而构建,即假自我。

 

真自我与假自我最初都是在母婴关系中形成的。真自我的人,他的心理与行为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即便没有得到,也不会影响到其自我的价值感,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假自我者,他的一切是围绕着别人的评价而构建,即“外控”的,他们所追求的,都是以外界评价为标准的。若实现了,他就觉得自己有高自我价值感,若不能实现,他的自我价值感就崩塌了。

 

一个有假自我的学生,可能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但这类人,往往毕业了之后,就会觉得丧失人生目标,没有方向感,这是因为他们学习时,可以讨好父母讨好老师,可一旦毕了业,想要讨好社会,就不那么容易了。这也是为何很多优秀毕业生到了职场,并不能游刃有余的原因。

 

ta们可能成绩优异,面试时候能跟你谈绩点和奖学金,但面对庞杂而陌生的工作,就立刻变得手足无措。其实主要是因为ta们习惯了讨好各种“标准”,但到了职场以后,各种“标准”变得模糊,更多的进步可能需要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


但这类假自我强大的孩子们,从小都戴着乖巧懂事的人格面具,很少遵循自我的感受,做事情更是缺乏创造力。


图片


04

 

所以,当孩子变成了一个“讨好者”,不断放弃自己的需求、压抑自己的喜好,其实是在深深地伤害ta自己。

 

虽然这个改变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因为一些涉及到安全感的因素,如家庭相处模式、环境的接纳程度等,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但是作为家长应该从此刻就做出改变,第一步或许就是教会孩子勇敢地say no!

 

要告诉孩子们: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有时候并不会打破关系。有时候,不用考虑太多,选一个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就好。让孩子知道,学着拒绝一切让自己感到不适的行为、事情,比学着懂事,更重要。

 

这个世界上,首先要取悦的人,是自己。

图片


05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一个讨好型人格

1、要给孩子一个稳定有安全感的环境

 

如果孩子因为父母的关系、态度、情绪而不安,那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一切都与你无关,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事情,你没有任何责任。

 

2、请允许孩子犯错、调皮

 

那些偶尔的小性子和情绪,都是可以被理解和接纳的。给孩子一个机会和空间——做自己。

 

3、教会孩子说NO

 

任何行动、付出之前,教会孩子倾听自己内心的意愿,ta可以大胆做自己,如果遇到不愿意的事情,可以明确地拒绝。

图片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作者:克里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关系亲子育儿领域讲师,资深媒体人,期刊专栏写手。家有6岁女儿乐乐。转载于“凯叔讲故事”,微信公众号:kaishujianggushi,500万孩子的哄睡神器,爸妈的育儿宝典。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未标题-6.jpg

福建省智善慈航公益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办公室: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浔美工业区185号

联系电话:0595-22596028

秘书处电话:13559375668   

                    18960295968

微信公众号:智善慈航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