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News details

姚雅丽: 从同一片乡土走出
作者:zhishancihang | 时间:2022-03-09 10:38:31

QQ图片20220309104439.png

曾经有诗人在我的家乡洪梅喝了好酒,吃了全世界最好的海鲜后,喜笑颜开,毫不吝啬地夸赞:“洪梅太美了,简直是世外桃源!”诗人这话虽有“吃人好料,替人美言”的嫌疑,但细一思量,此话也透着实诚。我每次回老家,必得拍照,在微信朋友圈晒晒我家园子的草木瓜果,以及我父母住的红砖大厝。儿时,在清凌凌的溪流里洗衣裳、逮鱼虾,或趟过小溪,到对面的尖坪山拾柴火、摘余甘,或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在成片成片的庄稼里玩枪战、烤地瓜……冬天冻得小脸蛋裂开大口子,夏天晒得黑不溜秋,村庄、田野、山林、溪涧,是我童年的游乐场,也成了我文学创作的发祥地。


姚添丁的家和我家就隔那么半里路,穿过一条绿荫漫道的田间小径就到了。我们同为霞溪姚氏开基祖姚添贵次子觉宽公后裔。我们从同一座祖厝走出,大约百年前,是在一口锅里吃饭的。如此算来,添丁是我血缘很近的同宗小弟。我们秉承着共同的祖训,吮吸着同一片土地的营养。在成长的过程,经历的宗族文化、地方文化是相同的。比如敬祖宗、做祭祀、普渡、佛生日都是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规仪。乡里乡亲的迎来送往,风物人情也是类似的。一种无声的宗族的精神力量如丝如缕浸入灵魂。所以,有人说,同一个地域的人有很明显的共性特征。就像把一些事物放在同一个容器里,时日久了,自然生成了共同的气息,自然有了亲近感和认同感,可以从对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640 (1).jpg

因为彼此血缘的亲近,又同是做着与文教相关的工作,所以我和添丁很自然的会相互关注。我的文章发表了,获奖了,或有什么动态,添丁会第一时间告之我,向我祝贺;我组织的采风活动,也会惦念着他,邀他参加。所以,彼此都会大体了解对方的创作动态。就算一段时间没有互动,在心里感觉也是亲近的。添丁留给我的印象是文质彬彬的,有浓浓的书卷味。似乎是刚散了学,从某一个校门口走出来的莘莘学子。


我自己是写作很慢的人,所以对三天两头就拿出一篇作品的人很是敬佩。倘若作品的质量不容小觑,就更令我仰之慕之。添丁就是这样的人,一个有才气且肯下功夫的人,他的作品密集出现,给读者带来一波波的冲击。

640 (2).jpg

因为我年岁较长,写作的时日也较长,所以添丁喊我为姐,也尊我为师,每有新作,必发给我先睹为快。但说实在的,因我工作繁忙,杂事颇多,对添丁发来的文章也只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浏览而过。大体觉得他的文章语言功底颇为扎实,有班科出身的稳妥。有不少文章带有时事性、政论味,或者较为四平八稳,老实说,并没有带给我多少惊喜。直至近日添丁发来了他即将出版的散文集《听雨集》的全部文稿,我这才坐下来,细细地品读。也才真正地读懂了他写作笔触的宽广和作为一个钟情于文学的人,怎样地寂寞守候,不懈耕耘。


《听雨集》收录了姚添丁近年创作的60多篇散文作品,共分为四辑。第一辑《行走风景》是作者漫游、触摸泉州这片热土,采撷的一束海丝浪花。第二辑《雕刻岁月》是与时光的对话,与生活的耳鬓厮磨而喷发的呢喃。第三辑《读书时光》是作者书海漫步的思想灵光。第四辑《诗意童话》呈现出作者一颗未泯的童心,也是一个写作者心中保留的一片净土,一个梦幻花园。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镌刻着作者情感和心灵的履迹,涌动着作者梦想的细浪。每一个文字都那么真诚,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令人心动而神驰。

640 (3).jpg

读添丁的文章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他的文字有山涧流水的清澈,有夏日和风的清凉。不像某些人的文章,透着酸腐气或故弄玄虚。好的散文是作者生活的积淀,思想的升华。而生活又是散乱而浮夸的。作者必须有清晰的思路,有深入独到的思考,能寻得一条清晰的线,把看似散乱的生活串起来,让读者透过文字,深入生活的内核,看清事物的本质。添丁的散文让我们看到他写作时对生活的精心提炼及处理素材的得心应手,并努力呈现散文的艺术性。比如《邂逅西街》一文,他从大家熟悉、喜欢的市井切入:“万家灯火,市井人家,西街铭记了最真的烟火人间。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投射西街的时候,万物再一次被重新唤醒,西街里户户人家开始新一天劳作,走入西街的人们也渐渐融入真实淡然的西街人流。看看世间之万物,多少人独独钟情于那一碗热气腾腾面线糊,当你捧它在手上,当你含它在嘴里,再外加点一份钟楼粽子,那是人世间怎样一种熟悉亲切味觉诱惑呢?也难怪无论在外游子走得多远,离得多久,内心深处始终挂念的除了家中亲人,肯定还有那饱含无尽乡音乡情的面线糊,面线糊里凝聚了最有烟火味道的市井人生百态。”这样的描写轻易地唤醒了读者对古城的记忆,那种记忆就在一缕晨光里,就是一个烧肉粽,一碗面线糊里。而他的笔触并不仅仅停留于市井的层面上,而是进一步地挖掘,把视野伸向古城的精神内涵;西街故事始终在不停演绎着。一代理学大师朱熹赞为“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董必武叹道“东西双古塔,南北一条街”;就连“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弘一法师晚年就曾居于开元寺内弘律故居开元寺尊胜院,更是留下无数传世经典墨宝。1942年10月,弘一大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悲欣交集”是他最后遗嘱。而到了今天,当我们依然行走于西街,回味着弘一大师充满智慧的话语,正如赵朴初先生说的“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这一切都丰富充实了西街……这又是作者眼里西街的另一副模样。可以说,作者对一条街,一座城的了解和爱的深广度,成就了文章视野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这种升华和拓展在添丁的《行走风景》和《读书时光》这两辑里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也给予读者阅读的享受和情感的启迪。

640 (4).jpg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散文贵在真情。但是,在漫天飞舞的散文里,我们经常读到两种“情”:一是浮情,二是矫情。散文的情感和其他文学门类一样,具有广阔的社会历史性和民族文化心理品格。散文理论家林非先生曾说过:散文应该像皇帝的新装一样,赤裸裸地、无遮无掩地抒发作家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呼唤和倡导散文情感的真诚,这也是散文创作的核心要求。也是就说,在散文情感的真诚与否上,来不得半点的“随便”与“破绽”。散文这种文体实际上是最脆弱,最不好把握的,它的脆弱性就在于虚假不得,倘若花俏其外,空虚其内,它的精神品格就不复存在了。添丁的散文最打动读者的恰恰是他的真诚。情感毫不掩饰的自然流露像素面朝天的佳人。在《做饭的老婆最美》一文,他这样描述:眼前的粗茶淡饭里已经浸透着家的亲切味道,而我心里头最想说的还是——老婆做的饭菜就是香,老婆做的饭菜就是好,喜欢做饭的老婆最是亲,喜欢做饭的老婆最是美……家的温馨,满满的幸福感就这么扑面而来。是啊,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老婆煮的家常饭菜,老公发自内心的赞美!这种情感的倾泻在添丁的文章中信手拈来,比比皆是。如《亲近古典,聆听文心》中,他这样:“时间终于不再是流动的时间,空间不再是变幻的空间,我就这样和先生面对着面,心贴着心,如此美好从容地亲近了古典,如此温馨幸福地聆听到文心,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感觉自己就是文化膜拜中最幸福最抢眼的那一个……”这,简直就是胸中汹涌的波涛!大师的智慧,古典文化的力量犹如大江激流般一泻千里,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共鸣、回环。

640 (5).jpg

散文难写,难在于它的每一个词语都是鲜活的,都要让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共振,体味到思想的锋芒。并且,语言要富有张力和弹性,你能说这样的文章容易写吗?在散文创作这条路上,姚添丁当然也走得不易,但他一直在探索,在前行。虽然他的散文尚未形成自己的语言辨识度,表现力尚嫌单一,整体的力度还不够,还有很深广的时空等待他去挖掘。我们期待着,也相信他从乡间走出,会捧着令人眼前一亮的硕果归来。

QQ图片20220309104653.png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未标题-6.jpg

福建省智善慈航公益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办公室: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浔美工业区185号

联系电话:0595-22596028

秘书处电话:13559375668   

                    18960295968

微信公众号:智善慈航公益